查看原文
其他

中国医师节|走近江北医者,感谢“医”路有你!(附表彰名单)

新江北报 江北新时空 2024-04-12

医生,是千万平凡人中的一群人,却有能治愈千万人的不凡力量。急诊室里、无影灯下,医院里每天都上演着无数患者和医生的故事。“闻令而动,舍生忘死”,他们用妙手仁心守护人民健康。“舍小家为大家”,他们在无私奉献中书写“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”的优秀答卷。8月19日是第六个中国医师节,新江北报推出特别策划,向所有平凡而伟大的医务工作者致敬!




向上滑动阅览


“救死扶伤,不辞艰辛”,这句医者从业前的庄严宣誓,是谢振林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。作为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急诊科的主治医师,谢振林每天面对着各种各样的突发病急症患者。抢救室里接诊、治疗、检查,再安排分诊,一年365天,一天24小时连轴转。在从医的17年间,谢振林很少能睡个踏实觉。

病人去其他科室是治病的,来急诊科是救命的。急诊科接收的病人都是在和死神赛跑,医生也需要24小时随时待命。在高强度的工作下,谢振林早已练就了对救护车声音的敏感性,“我们每天睡觉都提心吊胆的,听到远远路过救护车的声音就会醒。”急诊科的工作一旦开始,每一秒都要全力以赴,说起多年工作,他指着自己额头开玩笑:“压力太大了,你看我这头发,都掉成这样了。”

有次临近下班时间,抢救室送来一位突发胸痛的病人,在经过心电图检查后并没有发现异常。正准备安排下一步CT检查时,病人出现剧烈的抽搐。“当时病人突然开始抽搐,并且出现室颤反应。”心室颤动是心源性猝死的最常见原因,眼看病人距离死亡只有一步之遥,谢振林立即对病人进行抢救治疗,不间断地心脏除颤和心脏复苏在抢救室再次上演“生死时速”。“像这种突发心梗,一般情况下六秒之后大脑就会缺氧,功能就逐渐丧失了,能抢救过来是万幸。”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抢救治疗,病人最终脱离了危险。“后来他家人还送来一面锦旗。”说到这里,谢振林倍感欣慰,这意味着他挽救的不仅仅是一条鲜活的生命,更是一个美满的家庭。

“家里大部分都是妻子在打理。因为她也是医疗系统的,所以比较理解我。”谢振林和妻子有一个十一岁的儿子,在抢救台雷厉风行的谢振林医生,在家里却是个“小透明”。“白天他要上学,我要上班。”当谢振林忙完工作回到家的时候,孩子已早早睡下了。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父子俩见面都很少,更不用说相处了。

与时间赛跑,为生命接力,做生命一线的坚守者。在急诊科的十几年间,谢振林见证过无数抢救成功的喜悦,也目睹过许多失败后的惨痛后果。“很多时候,如果不重视、不继续抢救,就有可能错失挽救生命的机会。”正是因为明白肩上责任的重量,谢振林时刻秉持着不放过任何一个抢救患者的机会,无数次从死神手中夺回病人的生命。

· 中国医师节 ·



向上滑动阅览


大脑是人体的神经中枢,被称为“生命禁区”。神经内科主要领域是中枢神经、周围神经和肌肉等疾病内科治疗,因而也是最具挑战、高难度的医学领域之一。20多年“医”路向前,浦口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、副主任医师顾正华在这片复杂多变的“生命禁区”里开拓探索、攻坚克难,用精湛的医术一次次从死神手中抢回生命,为患者带来新生的希望。

顾正华毕业于扬州大学临床医学专业,在上大学时就对神经内科十分着迷。“几乎所有的疾病都会在神经系统中有所表现。”正是由于这种复杂性,让顾正华觉得这个学科充满挑战,值得认真学习和探索。1996年8月毕业后,顾正华被分配到浦口人民医院,成为一名神经内科医生,开启了与死神赛跑、为生命护航的医者征程。

神经内科疾病种类多,一些罕见疾病及疑难杂症临床诊断困难较多。作为一位“神经系统工程师”,顾正华已习惯于抽丝剥茧的细致分析,在他看来,再复杂的病情,只要抽丝剥茧,抓住病根,然后一一击破,问题完全是可以解决的。扎根临床一线20余年,顾正华业务能力持续精进,对于神经内科常见、多发疾病,尤其是疑难危重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,所在科室也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,为生命跑出了“加速度”。

“脑卒中抢救是一场和时间赛跑的战役。时间就是大脑,时间就是生命。”急性脑卒中患者从发病到开始静脉溶栓的“时间窗”不能超过4.5小时,而急诊动脉取栓最佳时间不超过6小时,这对医生的判断诊疗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。作为医院卒中救治小组的一名尖兵,顾正华带领团队时刻处于备战状态,24小时全力保障急救生命通道畅通,最大限度缩短脑卒中救治流程,时常忙碌到忘记休息、吃饭。

因为长期在辐射环境下工作,手术中医护人员必须穿上厚厚的铅衣。一套防护设备重达20多斤,一台神经内科手术往往要实施数小时,而手术刀下的战场只在毫厘之间,其艰辛可想而知。近五年间,顾正华平均每年要做100多台手术,为急危重症患者开启生命的“绿灯”。他每天步履匆匆穿梭在抢救室、介入手术室、CT室和病区,为患者排忧解难;积极投身教学工作,全面发展各项能力,为学生答疑解惑;潜心钻研科学难题,深入探索疾病真相,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……除此之外,顾正华还先后奔赴新疆、陕西开展对口医疗支援,坚持初心为民,在医疗事业默默贡献着力量。

从风华正茂到两鬓染霜,一路走来,顾正华见证了浦口人医的华丽蜕变,也奉献了人生中最宝贵的年华。在同事眼里,顾正华是一个永远都把病人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的好医生,经历过许多故事,有感动,有欣慰,也有温暖,但唯一不改变的,是他对患者的爱,“看见患者被推着进来,笑着走出去,我就觉得很有成就感,就是这样的职业荣誉感一直在支撑着我义无反顾地走下去。”顾正华说。

· 中国医师节 ·



向上滑动阅览


早晨8点,在六合中医院肾内科的诊室里,中医内科主任医师李光超正在一丝不苟地为患者把脉问诊、对症开方。而此时,诊室外等待就诊的患者早已排起了长队。“中医理论博大精深,把中医这一国粹传承发扬,为更多患者消解伤痛,是我的毕生追求。”送走下午的最后一名患者,李光超同记者聊起自己的从医之路。

“小时候我觉得父亲穿白大褂的样子特别帅,我希望以后能和父亲一样。”谈起父亲,李光超眼里闪烁着敬佩和骄傲。李光超出生在一个医生世家,父亲和舅父都是六合当地的名医。

在耳濡目染下,1993年,刚走出校园大门的他,义无反顾而又满怀豪情地追随父亲的脚步,从此踏上行医的漫漫征途。每天坚守在临床一线,查房、坐诊、指导下级医生工作,如今20余年的医学临床锤炼,使他一步一个脚印,逐步成长为南京市六合中医院肾内科主任。

“要想做个好医生,首先要把病人当亲人,不可疾小而不医,更不能因病重而畏难。”在医学道路上,李光超用一次次实际行动诠释了“医者仁心”四个大字。从医二十余年,李光超视病人如亲人,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恪尽职守,努力为患者排忧解难,从病患的面色、舌苔到体态,他对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,永远热心、耐心、细心,坚持“望、闻、问、切”。他常说:“来我这看病的人大多是住在六合周边的普通老百姓,他们挣钱都不容易,所以我会尽量用最小的成本为他们去除病患。”正是本着处处为病人着想的原则,引来了四面八方患者慕名前来求医。

在工作之余,李光超还坚持学习研究中医药文化,传承精华、守正创新,及时关注中医内科发展的最新动态,不断积累新的经验。在他的人生信条里,他坚信只有不断学习、不断输入,才能提高自身医疗服务质量水平,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。“大家都觉得中医难学,其实只要你多学习、多读书,勤于实践、勤于动手,就一定能学好。”如今,身为肾内科主任的他也时常在思考中医的未来发展。为继承、创新中医药学术,扩大中医学的影响力,他还通过中医理论运用对下级医师进行指导,帮助年轻医生实践、进修。而耐心、用心的教导也让李光超主任获得了年轻医生的一致好评。“把多年的诊疗经验和心得体会传给学生,这是我现在最喜欢也是感到最有乐趣的一项工作。”说到这的时候,李光超一脸欣慰。

回顾30余年的“医龄”,李光超的人生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永动机。问诊,不厌其烦,只为患者少走弯路;治疗,竭尽所能,只为生命多点希望。24个小时,365个日夜,李光超日日坚守在救死扶伤的一线岗位,为患者痊愈而欣喜、欢呼,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,生动诠释了“身正为医,心存仁爱”的真正涵义。

· 中国医师节 ·


8月18日,南京市召开庆祝2023年“中国医师节”大会,并为新出炉的南京地区“十佳医生”“十佳护士”“基层最美健康守门人”“南京市名中医工作室”等颁奖,表扬为人民健康事业作出卓著贡献的优秀医务工作者,弘扬“敬佑生命、救死扶伤、甘于奉献、大爱无疆”的崇高精神。来自江北的医务工作者光荣上榜!








第四届南京市基层“最美健康守门人”名单














第四届南京市基层“最美健康守门人”

提名奖名单














第二批市名中医工作室名单








祝贺!



END

来源| 新江北报全媒体记者 韩正莲 梁雅欣 见习记者 张一

来源| 南京日报

编辑| 新江北报融媒体中心 钱婧欣
主编| 江风楚韵
责校| 唐肖春
[版权声明]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,版权属于原作者。[侵权处理] 部分图文无从溯源,如涉版权问题,24小时内删除。[联系方式] 可在微信后台留言
往期精选

1. 正式官宣!江北这些地铁站名,改了!

2. 9月开学!江北芳草园小学终于来了

3. 泰冯路旁边的这条老路,焕新!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